模拟城市中文网

 找回密码
 入住
搜索
查看: 2330|回复: 9

北京环状交通之弊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7-3-29 16:0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北京环状交通之弊
<br />
<br />王军
<br />
<br />一、从城市布局看:是典型的“单中心+环线”布局,以六个环围绕一个单一的中心(元明清古城)向外扩张,以改造中心区的方式推进这一布局的形成,导致中心区城市功能不断聚焦,全市失去平衡发展,中心区成为就业区,郊区成为居住区,加剧郊区与中心区的交通紧张,引发大规模跨区域交通。
<br />
<br />二、从路网布局看:以中心区的放射路与各环相连,强化中心区的交通可达性,使周围交通迅速向中心区集中,适得其反,中心区成为交通死结。
<br />
<br />三、从交通工程看:以兴建立交及全线封闭或半封闭方式形成环状交通,二、三、四环直接进入高密度的建成区内,强化交通的快速通过,削弱道路与两侧街区的联系,降低了社区对道路的分享,环线地带成为步行者的沙漠,限制了城市经济的发育能力,人性化的都市气息缩减,形成反城市的郊区现象。
<br />
<br />四、从交通政策看:在高密度的城市环境里通过大规模环线支持小汽车发展,使之成为城市交通的主导,全世界尚无成功之例,这只会使交通量迅速增加并越发拥堵;国际通则是,高密度城市必须以公共交通为主导。
<br />
<br />五、从经济测算看:1、对中心区的强化,使其地价高涨,由于市场需求最旺的中心区只有一个,土地供应有限,更加剧这一趋势,并推高全市房价,加大城市运行成本(包括交通拥堵成本),削弱竞争力。2、市政基础设施随环线摊大饼式扩张,分散式向外蔓延,不易形成规模效应,加大建设成本。
<br />
<br />六、从比较分析看:“单中心+环线”布局不宜成为大型城市的选择。国际经验表明,大型城市应以“发展轴+多中心”的布局为宜,有机疏散城市功能,以全市的平衡发展——就业与居住在各区域内的平衡——最大限度减少机械交通特别是跨区域交通的发生;各个高密度的中心区内,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安排。其优点包括:1、因是多中心,中心区的土地供应量大为增加,土地价格得以控制;2、各中心区沿发展轴分布,可共享发展轴上的市政基础设施,形成规模效应,降低建设成本;3、沿发展轴布局,可增强城市区域发展的灵活性;4、交通量的减少及公共交通的发展,可降低排放量,改善环境,提高效率,并保持合理的城市密度,回归人的尺度,形成都市氛围。(完)
发表于 2007-3-30 00:31 | 显示全部楼层

北京环状交通之弊

恩,很有道理
发表于 2007-4-1 16:32 | 显示全部楼层

北京环状交通之弊

现在成都正在朝多中心方向发展.不过交通跟不上,我住在南面要往更南面工作,但是坐车只能往北座到市区,再坐回来,10多分钟的路变成了100分钟,晕死了.不知道市长怎么规划的!
发表于 2007-4-1 16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
北京环状交通之弊

其實依地形建路就可以<br />不必要作無必要的規範
发表于 2007-4-2 12:20 | 显示全部楼层

北京环状交通之弊

是啊现在北京的路开车出门就是噩梦夜里12点到凌晨5点除外
发表于 2007-4-3 17:12 | 显示全部楼层

北京环状交通之弊

呵呵。确实。北京的交通本身就很堵,规划也不怎么行。
发表于 2007-4-3 19:57 | 显示全部楼层

北京环状交通之弊

给北京市长提点建议吧!!!
发表于 2007-4-3 19:58 | 显示全部楼层

北京环状交通之弊

北京现在就是首堵了
发表于 2007-4-5 18:34 | 显示全部楼层

北京环状交通之弊

很有道理 交通之堵是痛中之痛阿
发表于 2007-4-6 07:42 | 显示全部楼层

北京环状交通之弊

让北京的市长在家下个模拟城市练习下先...哈哈..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入住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模拟城市中文网

GMT+8, 2024-6-10 11:57 , Processed in 0.030001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